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电子合同效力问题之探讨/蒋建平

时间:2024-06-17 00:33:5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4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电 子 合 同 效 力 问 题 之 探 讨


镇江市京口法院 蒋建平 杨毅



一、电子合同的概念
  合同,亦称契约。它反映了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
  在电子技术引进前, 传统的合同形式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即使是后来产生的包含电子脉冲应用的电报、电传和传真,接收方也能
凭借从接收机中得到的一张通讯记录纸,来形成书面的证据。随着电子
技术的发展,电子合同得以出现,其虽也通过电子脉冲来传递信息,但
却不再以纸张为原始凭证,而只是一组电子信息。
鉴于我国目前对电子合同尚未作出明确的法律定义, 但结合国际通
行观念,可暂将其概念理解为:在网络条件下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目
的,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所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所谓电子邮件(Email),是以网络协议为基础, 从终端机输入信
件、便条、文件、图片或声音等通过邮件服务器传送到另一端终端机上
的信息。而电子数据交换(EDI)则是通过计算机联网, 按照商定的标
准采用电子手段传送和处理具有一定结构的商业数据。

二、电子合同的特点
电子合同虽与传统合同所包含的信息大体相同,同样是对签订合同
的各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作出确定的文件。但因其载体和操作过程不同
于传统书面合同,故具有以下特点:
  1、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在网络上运作,可以互不见面。合同内
容等信息记录在计算机或磁盘等中介载体中,其修改、流转、储存等过
程均在计算机内进行。
  2、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名(即电子签名)所
代替。
  3、传统合同的生效地点一般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而采用数据电文
形式订立的合同,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
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4、电子合同所依赖的电子数据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数
据以磁性介质保存,是无形物,改动、伪造不易留痕迹。其作为证据具
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
(一)、电子合同具有书面形式的法律效力
迄今,我们对“文件”并没有法定的定义,但约定俗成的观点是:
书面做成的并能提供某种信息。
但随着电子合同的发展,不少国家已意识到运用法律确定其效力的
必要性。联合国际贸易法委员会1996年6月采用了《电子商业示范法》,
该法指出:因为数码信息具有以后被引用的可能性,足以担当书面文件
的任务,不能仅仅因为信息采用的方式是数码信息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有效性和可强制执行性。
  我国即将于1999年10月1 日施行的新《合同法》已将传统的书面合
同形式扩大到数据电文形式。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
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也就是说,不管合同采用什么载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扬府发〔2007〕17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
《扬州市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予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扬州市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
暂 行 办 法

第一条 为强化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依法行政,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以本市范围内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
第三条 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是各级行政机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依法行政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行政首长要正确对待行政应诉工作,自觉接受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监督,并通过应诉活动及时发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改进工作。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由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指导、监督和协调。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机关首长是指本办法第二条所指的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行政负责人。
第五条 对应诉行政案件,行政首长原则上均应出庭应诉,确因工作原因,可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活动。
行政首长对本单位应诉行政案件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组织答辩、提供证据、出庭应诉。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机关首长应当出庭:
(一)社会影响重大或者涉案标的金额巨大的行政诉讼案件;
(二)政府工作部门、受委托的组织以政府名义作出的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三)同级政府或上级行政机关认为行政首长应当出庭应诉,或者人民法院建议行政机关首长出庭的行政诉讼案件。
第七条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庭前需作好充分准备,严格按照行政诉讼的有关规定出庭应诉,庭上自觉遵守法庭纪律,维护好国家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第八条 建立行政诉讼应诉备案制度,行政机关在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行政应诉、行政判决或裁定等法律文书后,应当在5日内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其答辩材料还应当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程序审核、编号、登记。
第九条 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列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内容,采取参加庭审旁听和组织检查等办法进行,考核工作由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
第十条 对于行政首长应出庭而未出庭应诉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出庭应诉工作不重视,不积极认真出庭应诉,造成重大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按相关规定追究行政首长过错责任。
第十一条 各县(市)区政府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办法。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总则
第一条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是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培植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管理,促进全省生物资源产业开发规范、有序地发展,结合云南实际,特制定本项目管理办法。
第二条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的管理机构是各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其职责是贯彻落实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方针政策;协调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选列、管理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的国际间合作与投资促进。
第三条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分为园区建设项目、产业配套项目和竞争性创新项目三类。项目的分类指导由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负责。

一、园区建设项目
第四条 为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为投资者构筑低成本的种植、加工和生物技术孵化“平台”,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而设立园区建设项目。园区建设项目分为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和加工园区建设。
第五条 园区建设项目以地方投资为主,省政府协调有关部门适当集中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电网改造资金、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生物资源开发创新资金等给予一定的投资补助。
第六条 园区建设项目的申报主体是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受理部门为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项目中需省政府投资补助涉及第五条所述资金的须分解为子项目由地州市对应单位上报省级对口管理部门。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后汇
总上报省政府。
第七条 园区建设项目由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提报,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协调领导小组审批。

二、产业配套项目
第八条 产业配套项目是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项目。主要是产业支撑和社会化服务系统建设,突出科技创新和市场体系建设。
第九条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产业配套项目一般为竞争性项目。省政府以科技三项费、省院省校合作资金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资金给予投资补助。也可用生物资源开发创新资金以委托投资的形式进行参股。受托单位必须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
第十条 产业配套项目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承担。根据“产业导向目录”直接向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申报。由其组织审查、筛选,提报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协调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一条 经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协调领导小组批准的产业配套项目,由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

三、竞争性创新项目
(一)项目选列的基本条件
第十二条 项目应符合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规划,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路线、资金筹集由项目法人自主决策。
第十三条 承担项目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拥有一批专业化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第十四条 项目承担企业应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并具有银行认可的贷款抵押或担保条件。项目投资中企业自筹资金不得低于总投资(含流动资金)的30%。
(二)项目申报程序
第十五条 项目申报企业根据省政府确定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规划,按项目选列条件编制项目建议书(建议书内容要求见附件),向所在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申报。省级单位、中央驻滇单位可直接向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申报。
第十六条 各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或省级委、办、厅、局根据产业规划,按照市场导向、突出创新、利用优势、发展特色的原则,筛选项目,推荐上报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
第十七条 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根据全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规划及区域布局确定发展重点,编制项目导向目录(每年2—3批)提交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协调领导小组审议后向银行及省内外投资主体发布。
第十八条 为避免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项目出现低水平重复和交叉列项的状况,凡冠名为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项目均须报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协调领导小组审议。
(三)项目论证及备案登记
第十九条 凡列入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导向目录的项目,承担单位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由投资主体组织论证,也可委托地州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组织论证。重大项目由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组织论证。
第二十条 经投资主体认可,并落实资金的项目由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登记备案,列为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享受贷款贴息政策(详见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贷款贴息办法)。
第二十一条 为规范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高项目可研报告的质量,由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组织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资质审查,并核发《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资格证书》。

四、项目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负有对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实施协调、服务、监督、检查的职责。
第二十三条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地州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由所在地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进行协调服务、组织调研、监督统计,检查督促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须按时填报项目统计报表,否则取消享受贷款贴息等有关政策。
第二十五条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实行“有进有出”的管理原则。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负责对项目提出调整意见,上报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协调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由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含《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贷款贴息办法》。
第二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云南省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终止执行。

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贷款贴息办法
第一条 为扶持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顺利启动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贴息范围:凡列入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2000年1月1日以后从国有商业银行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借贷两年期以上用于项目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按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批准额度给予贴息;两年期以下及流动资金贷款按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协
调领导小组批准的额度、期限给予贴息。
第三条 贴息比例:项目贴息率以年计算,为贷款利息的50%。
第四条 贴息期限:加工业项目贴息期为两年;种植、养殖业项目为三年。
第五条 贴息办法:项目贷款贴息的核定,采取“两单核对制”,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承担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到位后,应立即填写贷款到位统计报表报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同时附银行借款、借据复印件,此为“第一单”;承贷银行的省分行分别于每年6月15日和12月15日前将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在本系统行内的贷款清单
抄送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此为“第二单”,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将“两单”汇总制表并提出意见,经省财政厅复核,兑现贴息款。
2.贴息款项由省财政厅划拨至项目企业属地的县(区)财政局再直接兑付给贷款企业。贴息款项的划拨每年办理两次,分别为6月底和12月底划拨到位。

附: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项目建议书内容要求
一、概述
(一)项目立项的意义及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创新意义;
2.实施项目的基础条件及现状,资源比较优势、技术创新点、产品市场前景等。
(二)项目承担企业情况
业主单位性质、隶属关系、资产状况、生产经营状况、管理人员情况(企业法人及项目主要组成人员情况)、企业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
二、项目产品市场分析及拟建规模
(一)市场分析与预测
1.项目所需资源、原料、辅料分析
(1)资源比较优势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项目所需原料、辅料的数量、质量、性能及其价格、来源、供应条件以及供应渠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否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
2.项目产品的市场分析
(1)项目产品特点及市场背景,同类产品在国内外的销售状况,市场容量与项目产品生产、销售的关系,预测市场需求量和供求变化关系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2)市场开拓计划(年销量、销售额、利润),说明项目产品进入市场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市场风险,市场占有率,实现市场目标的具体措施;
(3)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同类产品的年总消费数量或金额,消费者需求量的趋势预测;
(4)国际市场供求状况,发展趋势及价格变化趋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
(二)产品方案和拟建规模
1.根据市场容量、资源条件和技术支撑条件,拟定项目产品方案;
2.根据市场分析预测、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投资环境等确定项目设计规模。
三、发展目标和项目实施方案(含计划进度)
四、项目实施区域条件
简述项目实施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
(一)自然条件
1.位置及范围:项目所在地区地理位置及区位特征。
2.区域气候条件:海拔、温度、湿度、降雨、蒸发量、日照时数、年积温、霜期长短等主要气候要素数据。
(二)社会和经济条件
1.劳动力:区域总人口;人口素质;就业状况等。项目实施对增加就业机会的影响。
2.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及其构成、GDP增长情况、财政收支状况。
3.基础设施状况:交通运输条件,供水、供电系统,通讯系统及各种社会服务设施。
五、项目实施地或基地、场(厂)址选择
1.项目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布局的关系。
2.原料、加工与消费市场的关系。
3.当地政府支持及相关政策。
4.总平面布置及物料运输平衡。
六、生产技术及工艺方案
1.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来源及成熟程度,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目前在同类技术、工艺中的水平。
2.项目主要设施或设备及其先进性与适应性。
3.项目工艺流程、技术路线及技术关键。
4.主要技术指标:生产消耗定额、产品年产量、质量指标等。
5.产品质量保障措施。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2.流动资金估算。
3.资金筹措计划。
4.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时的资产抵押或担保条件。
八、经济效益分析
1.成本估算:项目年总成本费用估算;产品单位成本估算。
2.项目经济效益指标:
(1)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农特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总额;
(2)项目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
(3)项目投资回收期及贷款回收期。
九、项目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分析
1.项目实施提供的就业机会及转移农村劳动力。
2.项目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比例)。
3.项目实施对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的分析。
4.项目实施对生态平衡及资源保护的影响。
十、有关附件
1.营业执照复印件。
2.年末或季末会计报表复印件。
3.企业法人及技术负责人、经营负责人个人简历。
4.说明产品市场及技术依托的相关合同、协议书复印件。



2000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