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存在原因的经济分析及其规制/叶晓春

时间:2024-07-05 15:16:5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5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存在原因的经济分析及其规制

叶晓春 厦门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内容摘要 20世纪以来,格式合同的普遍使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生活。作为格式合同孪生兄弟的霸王条款正威胁着我们社会的契约正义和交易安全。本文从霸王条款的出现及其含义入手,在探讨了它的存在的破坏性之后,着重剖析了它存在的经济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对它的规制,从而达到减少,甚至杜绝霸王条款出现的目的。
关键词 霸王条款 经济分析 规制

霸王条款的出现及其含义
早在19世纪格式合同就已经出现在西方的农业和手工业等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到了20世纪,格式合同已经是合同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它以其交易的便利性和经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要求;它广泛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霸王条款与格式合同是一对孪生兄弟,于是,随着格式合同的出现,霸王条款也就当然地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了。那么什么是霸王条款?对此,有学者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的霸王条款,主要是指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 本人认为,霸王条款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在格式合同中规定的,违反公平,诚信等民法基本原则且损害格式合同相对人的条款。

霸王条款的破坏性分析
通知、声明、告示、店堂告示、行业惯例等大量存在于消费领域,充斥我们的经济生活。公用企业和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如银行,保险,邮政,电信,水电气等),沿袭旧体制下的规定或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行业惯例,对消费者利益多方限制,严重侵犯消费者的权益,引起广大消费者的不满。霸王条款在这些领域里蓬勃地存在着,但它的破坏性是众人皆知的。消费者对它是“痛而不欲其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与破坏了正常的消费秩序,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对国家在消费领域的管理活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与破坏,使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形同虚设。它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一,经营者利用霸王条款限制,甚至剥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使与取得;二,经营者利用霸王条款逃避法律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严格消费责任。所以,基于霸王条款的破坏性,有学者如此断言,“20世纪以来,格式条款(格式合同——笔者注)的普遍使用威胁到契约正义和交易安全”。

霸王条款存在原因的经济分析
有学者认为,霸王条款之所以长期存在有两个原因:一、生产者和经营者处于垄断地位,消费者别无选择;二、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知道可以选择什么。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打破垄断,而要打破垄断则必须引入竞争。只要有了充分竞争,消费者就可以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自由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谁制定霸王条款,谁就会失去消费者。 果真如此吗?让我们近距离地看看,到底是什么催生了“霸王条款”?
一、 机会主义者的“本性”是经济根源 著名经济学家斯密提出“人人为己”的基本假设,而耶鲁大学的威廉森则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人不但自私,而且一有机会就不惜损人而利己”。 威廉森把人的这种“本性”称为机会主义。故从事交易的人,即经济学家所称的经济人,则是机会主义者。并且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也就是说他们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是一定会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所谓的成本—收益分析是指,市场中的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既注重收益又关注成本,或是最大限度地取得收益,或是将所支付的成本降至最低。马克思也说过,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一切,所以经济利益也应该决定经济人的经济行为。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市场主体(主要是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不会是不平等的。但由于经济人(经营者)都是完全理性人,都是机会主义者,所以都会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有利条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以各种手段损害经济活动相对人的利益。于是,在通过格式合同进行交易的经济活动中霸王条款就出现了。我们知道格式合同是“预先订立,未与协商,且其内容是不容更改的”,我们也知道格式合同的制定者或是提供者是市场行为人,是机会主义者,在经济行为中他总是追求自己交易效益的最大化。基于这一前提,他们在订立格式合同时,不会不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在优先考虑自己利益的前提下,难免会损害到行为相对人。
二、 基于垄断形成的强势地位是关键因素 企业的强势地位主要是基于其垄断而形成的,并且企业的这种强势地位也主要是相对于消费者而言的。相对于强大的企业,消费者总是处于弱势地位。格式合同的制作者或是提供者多是垄断组织,而这些垄断组织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造就了自己的强势地位。这一强势地位“使其与一般的消费者之间处于一种形式上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地位”。
一) 强势地位使企业垄断格式合同的制订与提供成为必然 企业基于其垄断地位和经济实力形成了相对于消费者的强势地位。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它们总是尽可能地简化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于是,企业就大量地使用格式合同。正是由于企业的强势地位,才使它垄断了格式合同的制订与提供。不论是垄断企业还是自由竞争企业,他们都可以凭借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制订和提供格式合同。于是,基于他们机会主义者的“机会主义”本性,总难免在合同中订入损人而利己的条款。对此,台湾民法学家王泽鉴先生有个精辟论述:“契约条款的定型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合理经营,降低成本,对于消费者亦属有利。问题在于企业厂商经常会利用自己优越的经济地位,订立有利于自己,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
二) 企业垄断格式合同的制订与提供为订入霸王条款提供必要条件 我们知道,格式合同是企业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制订,在订立时未与协商且不容更改的合同。它是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方便交易,降低成本而使用的一种合同形式。这决定了格式合同是生产者或经营者独家制订和提供的。于是它就完全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写入他认为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或内容。这其中,有真实披露产品或服务的信息,有隐瞒缺陷的信息,还可能有完全是虚假的信息。对于没有真实反映产品或服务信息的内容在未来的交易中必然地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是,主动权在提供方,消费者对此即使有异议,他也只能是满脸的无奈。所以说,格式合同制订与提供的垄断,完全排除了双方达成合意的可能,因此成了霸王条款产生的必要条件。
三) 强势地位造成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为订入霸王条款提供了可能 强势地位的存在,造成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地位的悬殊,而这一悬殊,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情况下,生长者和经营者对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的特点,优点和缺陷都是非常清楚的。他们在订立合同条款时,总是有意地强化自己产品的优点和创新之处,同时也总是有意地回避或隐瞒其产品或服务的不足之处。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只能主要地通过格式合同了解产品和服务。当然还可能通过广告等其他方式,但通过这些“其他方式”获得的信息与合同所能提供的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即使能获得一些关于产品或服务缺陷的信息的话,那也是非常有限的。一句话,强势地位使消费者不可能全面了解经营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可能把假当真,把次当好,把劣当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只能是“待宰的羔羊”,却永远也成不了“上帝”。
四) 强势地位使消费者缺乏选择性 也许有人会说,你的合同内容不公平,不诚信,我干吗还要与你交易?我们知道,在没办法知悉合同内容不公平,不诚信的情况下,消费者不会拒绝交易。但是即使在明知合同内容有失公平,有失诚信时,消费者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不可能拒绝交易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们不能拒绝消费——我们需要衣食住行,我们需要抚养子女,赡养长辈,我们也需要参加社会活动,等等。哪一样不需要借助市场交易而得以实现呢?其次,市场不允许我们选择——不管是在完全垄断的市场中,还是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或是在垄断与自由竞争混合的市场中,消费者通常是不可能选择的,因为在格式合同下的交易,产品和服务通常具有独占性或干脆就是同一行业使用的是相同或相类似的格式合同。王泽鉴先生对此问题的论述概括了我们消费者的无奈,他说,“或是由于某种企业具有独占性或是由于各企业使用类似的契约条款,消费者实际上并无选择的余地”。 正是基于以上所论述的几方面的原因,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的存在,甚至在某一时期泛滥就成了必然逻辑。那么,有没有可能形成对霸王条款进行必要的规制呢?有哪些规制方式?效果如何?

霸王条款的规制
既然霸王条款是生产者或是经营者以自己的独立意志在格式合同中规定的,所以减少或是避免霸王条款的出现就转为对格式合同制定者或提供者行为的规范和制约。故本文将旨在减少或是避免霸王条款的出现而对格式合同制定者或提供者行为的规范和制约界定为霸王条款的规制。至于规制方式,通常认为主要有:消费者自己的“反霸”能力、企业的行业自律、相关组织的监督以及法律规制,但效果各异。下面分述之:
一、 消费者自己的“反霸”能力 与商家直接联系的是消费者自己。如果消费者自己具有很强的免“霸”能力,就没有霸王条款的存在了,也就没有这么多人深受其害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反霸”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甚至是相当得弱。究其原因,是消费者法律知识与维权意识不够;这一点,在广大农村更是十分地普遍。所以,为了切实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在接受格式合同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是直接请个法律顾问。如果都没条件的话,至少要自己去找些法律资料来翻翻吧,比如法制日报。这样,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格式合同提供着的机会成本。但在中国,只有极小一部分人具有这种能力。因此,单靠消费者自己“反霸”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二、 企业的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是指合同制订方或同业工会对其使用的格式合同的自行检查,以防止不当条款的使用。目前,甚至有人提出通过建立诚信体系,培养经营者的诚信意识来防止“霸王条款”的出现。这种想法是令人向往的,但现实吗?我们要知道,人的本性是恒定的。不是有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尤其是在经济行为中,人的这种“趋利弊害”的本能,更是“难移”的,因为他总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有人说“教育不是最好的办法”。
三、 相关组织的监督 主要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它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以为消费者服务为宗旨。它为消费者做了很多实在而具体的工作。它不时地披露生产者和经营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信息;也不时地披露垄断企业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这对于提高消费者维权能力,尤其是帮助他们认清霸王条款的不合法本质,提高他们的“反霸”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了违规商家。新华社杭州12月4日电,中消协4日联合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公开披露了人寿险格式合同中的四大“霸王条款”及其典型表述,并加以点评。 但消协的这种披露只是一般监督,它没有权力制止企业的这种行为,也不能以强制力对它进行处罚。
四、 法律规制 所谓法律规制,简言之,即通过法律手段对格式合同制定者和提供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以避免霸王条款的涉入。相对前面几种方式而言,通过法律对霸王条款进行规制是可能的,也是最为有效的,原因有三:其一,法律的利导性。我们都知道,法律具有利导性,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法律规定的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作用于人的行为,并且诱使利己动机转化为合法行为并产生有利于社会的效果;而义务则以其特有的约束机制和强制机制作用于人的行为,使人们从有利于自身利益出发来选择行为。由此,经营者可以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否则它就得承担由此引起的不利后果。其二,法律的国家强制性。法律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它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就是说,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人们都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就会招致国家强制力的干涉,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其三,人的行为的理性性。人是理性的,他在采取某一行为之前总会考虑到自己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违反法律而遭制裁是其行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一成本足够大时,他就会考虑不实施此行为,因为人具有“趋利弊害”的本能,他总会以法律为自己最低限度的行为准则。但是,如果作为其行为成本的法律制裁明显小于其违法行为所可能获取的利益,这时的法律就不会是他的最低限度的行为准则了——基于人所特有的“趋利弊害”的本能,他难免不“红杏出墙”。所以,在法律足以抑制格式合同制定者或是提供者不诚信行为的时候,“霸王条款”就会悄然远离我们消费者,契约正义与交易安全自然也会回归我们的经济生活。

我国合同法中霸王条款的规制
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四十和四十一条对格式合同的制定与提供做了原则性规定,其目的是:防止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的涉入,以加强对处于劣势地位的相对人的利益的保护,使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关系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从而符合契约自由和公平合理的原则。但合同法的这一立法目的实现了吗?没有。我们可以看到,格式合同在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的同时也暴露了其让人担忧的缺陷——“霸王条款”横行。原因在哪?——在我国现行合同法框架内,在可预期的范围内,经营者在格式合同中订入“霸王条款”的收益总会大于成本。用经济学的观点就是,经营者采取这一行为的机会成本很低,甚至是没有, 所以在“利益最大化”本性的驱使下,他没有理由不把“霸王条款”写入格式合同。因此,为了抑制或是防止它选择这一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做出此行为选择的机会成本。因为,根据经济学原理,如果做某件事情的机会成本提高了,那他选择做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只要把机会成本提得足够高,就可以抑制或防止经营者在格式合同中订入霸王条款。换句话说,就是要让他们在写入霸王条款之前 ,明确地知道他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使他的预期收益将会等于或小于成本。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合同法中增加对“霸王条款”的禁止性规定,成倍加重对订入“霸王条款”的行为的处罚,并使这种处罚足以抑制行为人的这种冲动,从而达到其在制定格式合同时能够自觉地剔除损害行为相对人利益的条款。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霸王条款”就不会如此猖獗,格式合同也就不必背负历史的骂名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移动电话机进网管理的通知

信息产业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移动电话机进网管理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自信息产业部颁布《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第11号令)以来,移动电话机制造企业能够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依据进网程序的要求办理进网许可证(含进网试用批文),加贴进网许可标志(含进网试用标志)。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设备制造规模及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新情况随之产生,为进一步加强移动电话机进网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一、为加强对移动电话机进网审批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现对进网审批流程作如下调整:企业申请新型号移动电话机进网 时应先到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以下简称认证中心)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查合格后,认证中心向信息产业部授权的检测机构下达 “电信设备进网检测通知书”。检测机构依据《电信设备进网检测取样管理规定》进行抽样,检测样品一经抽取,企业不得更换或修改。

二、为进一步了解移动电话机设计、生产、销售等情况,企业在申请新型号移动电话机进网前须填写《申请进网移动 电话机调查表》(见附件一),连同申请材料一并交认证中心,调查表所填写内容必须准确,电信设备认证中心将对调查表内容进行核 查。

三、为严格检测制度,信息产业部授权的检测机构在依据标准文件对移动电话机进行进网检测时,对检测结论为不合格的,检测机构 应出具产品检测不合格报告,在报认证中心同时通知企业对产品进行整改。30日后,企业将不合格原因及整改情况报认证中心, 认证中心对企业提交的报告进行审查,合格的由认证中心指定监管机构或检测机构对该产品重新抽样和复检,复检不合格的,本次申请 终止,六个月后方可重新办理申请进网手续。

四、自2001年起根据《移动电话机试用规范》开展对新申请进网的移动电话机进行进网试用工作以来,在保证移动电话机在移动网络 上的正常使用,及时更正移动电话机在功能设计、人机界面缺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鉴于目前大部分移动电话机制造企业已经自觉 组织了对新型移动电话机的试用工作以保证其产品质量,为简化进网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除保留现行进网试用中MTNet专业试用部 分外,取消移动电话机进网试用中普通用户试用部分。取消普通用户试用后,企业须参照《移动电话机试用规范》自行组织用户试用, 按《移动电话机用户试用调查表》(见附件二)的要求出具试用报告。此外,属试用批文范畴的移动电话机的生产企业另需取得相关电信 业务经营者的现网测试报告。上述材料在申请进网时交认证中心,作为进网审批的参考依据。

五、为加强证后监督和保证移动电话机获得进网许可证(含进网试用批文)前后的一致性,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将不定期对已获得 进网许可证的移动电话机进行抽样检测,样品采取工厂取样和市场购买两种方式获得。必要时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将派特派员 人监督抽样和检测的全过程。对于抽检不合格的,由认证中心通知企业进行整改,企业于15日内将不合格原因及整改情况报信息产业部 电信管理局,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将委托有关省(区、市)通信管理局监管机构或检测机构重新进行抽样和复 检。复检结果仍不合格的,信息产业部将注销该型号产品进网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

六、目前,进网许可标志已经成为广大消费 者鉴别移动电话机真伪的有力手段,为保证鉴别的准确性,各移动电话机生产企业需及时、准确地向认证中心提交移动电话机IMEI号与进网许可证标志(含进网试用标志)对应关系。对于上报对应关系不足80%的将停止该型号进网标志(含进网试用 标志)的发放,提供对应关系严重不足的,将根据情况停止该企业所有型号手机进网许可标志(含进网试用标志)的发放。

以上规定自通知之日起执行。

附件:1.申请进网移动电话调查表

2.移动电话机用户试用调查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二OO三年四月四日

附件一:

申请进网移动电话机调查表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产品特点
□彩信功能 □照相功能□摄像功能□录音功能□WAP功能□彩屏□翻盖□三频□其它:

技术来源
□自行开发 □联合开发 □技术转让 □关键技术引进 □其它

设计开发

单 位
1:

2:

3:

生产方式
□自行加工□OEM □SKD □CKD □其它:

外协工厂
(国 内)


原生产企业


原产地

原型号


销售渠道
□自行销售 □代理销售

主要销售商


售后服务

渠 道







 

 

年 月 日

申请单位盖章

 




附件二:移动电话机用户试用调查表

厂家: 型号:

试用者姓名: 职业:

联系电话: 所在单位:

起始日期: 截止日期:

地点:



评分说明:1-2分表示未满意 3分表示基本满意 4-5分表示满意

注:未在使用中涉及的项目可划“-”表示。

1. 声音质量

条款
评分:(1-5分)
备注

a)通话声音清晰度( 指通话对方的声音)



b)通话音量



c)对方接受效果



d)耳机通话效果(试用时)



e)车载免提通话效果(试用时)



f)其他




2. 呼叫的建立和完成情况

条款
评分:(1-5分)
备注

a)接通率



b)通话保持率



c)其它




3. 菜单界面

条款
评分:(1-5分)
备注

a)易用度:菜单易用度



b)易用度:快速菜单易用度



c)其它




4. 电池通话和待机时间

条款
评分:(1-5分)
备注

a)通话时间长短



b)待机时间长短



c)其他




5. 机械

条款
评分:(1-5分)
备注

a)屏幕显示清晰度



b)显示屏可靠性



c)键盘的可操作性



d)按键手感和可靠性



e)移动电话机的外观设计和触摸感觉



f)SIM卡的安放和接触可靠性



g)电池的安放接触可靠性



h)充电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i)电池的耐用性和实用性



j)防意外关机、开机和意外呼叫性



k)其它




6. 功能

条款
评分:(1-5分)
备注

a)紧急电话功能



b)中西文短消息服务含输入法(试用时)



c)多种铃音选择



d)振铃音量



e)振动性能



f)通话时间显示



g)来电显示



h)来电等待



i)来电保持



j)来电限制,转移



k)通话记费



l)电话本



m)语言选择



n)节电方式



o)语音信箱(试用时)



p)其它






7. 数据及接口通信(试用时)

条款
评分:(1-5分)
备注

a)WAP功能



b)传真功能



c)TCP/IP等其它数据协议



d)红外线接口功能



e)GPRS功能



f)其它






8. 说明书和界面帮助

条款
评分:(1-5分)
备注

a)说明书清楚性及保修服务措施



b)显示帮助,界面易懂性



c)其它






9. 总体评价

a) 总体上您对此款移动电话机的评价

----------------------------------------------------------------------------------------------------------------------------------------------------------------------

b) 您认为哪些功能不能达到您的期望值,请列出:

--------------------------------------------------------------------------------------------------------------------------------------------------------------------------------------------------------------------------------------------------------------------------------------------------------------

---------------------------------------



10. 您认为应增加哪些功能,请列出:

--------------------------------------------------------------------------------------------------------------------------------------------------------------------------------------------------------------------------------------------------------------------------------------------------------------------------------------------------------------------------------------------------------------------------



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兴安盟“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厅


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兴安盟“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旗县市人民政府、盟农牧场局,盟直有关部门:

现将《兴安盟“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

二○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兴安盟“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解决贫困农牧户生产资金短缺、脱贫致富项目贷款难问题,进一步规范“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管理和实施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09〕103号)和兴安盟行政公署、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关于开展“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的通知》(兴署字〔2010〕67号),结合我盟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是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针对兴安盟实际推出的一项对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业务。主要是依托扶贫办组织网络,发挥金融办、城投公司、担保中心等组织、管理优势,借鉴国家“贫困村互助金”项目运作模式,重点支持贫困家庭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使需要得到金融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

  第三条 农牧民微贷款业务的宗旨、原则

  宗旨:通过实施“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要有效缓解贫困村、贫困农牧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增加贫困农牧户收入,提高贫困农牧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原则:1.“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由贫困村组建的互助协会负责管理,互助协会设在行政村,不得跨行政村设立,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非营利性组织。

  2.全村贫困农牧户中,要有50%以上的贫困户加入协会方能组建互助协会。

  3.农牧户加入互助协会自愿,退出互助协会自由。

  4.加入互助协会需交纳互助金。

  5.〖JP3〗加入互助协会以户为单位,每户一人加入,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

  6.农牧民微贷款资金在互助协会内封闭运行,有借有还、不得私分和挪用、风险共担。

  7.互助协会不得吸储,不得从事其他未经许可的金融和经营活动。



第二章农牧民微贷款业务管理机构



  第四条 互助协会是指由贫困村村民自愿参加成立的非营利性互助合作组织,其性质为社团或专业合作社法人,由理事会、监事会组成。理事会是互助协会的执行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的运行和管理,每届理事会任期为2–3年。监事会是“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运行与管理的日常监督机构。监事会成员不得兼任理事会成员,监事会任期与理事会同步。互助协会接受旗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及乡(镇、苏木)“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领导小组的业务指导及监督。

  第五条 互助协会管理人员一般由6–8人组成,其中理事会由3–5名成员组成,包括理事长、会计、出纳等。监事会由3人构成。

  第六条 申请加入互助协会应符合以下条件:

1.在本村有常年居住户口的农牧户,每户有一人可以成为互助协会会员(鼓励妇女入会);

2.年龄原则上在55周岁(含)以下、18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

3.接受互助协会章程,自愿申请加入互助协会并交纳互助金。

  第七条 申请加入互助协会程序

1.农牧户向筹备小组或理事会提出入会申请,填写入会申请表(见附件表1);

  2.筹备小组或理事会审核申请表;

  3. 农牧户交纳入会互助金;

  4.公示公告入会人员名单;

  5.筹备小组登记造册,移交给理事会。

  第八条 理事会职责

  1.组织会员讨论并通过互助协会章程;

  2.依据章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3.执行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4.负责借款的发放和回收;

  5.负责农牧民微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6.负责与指导部门、村委会的联系和协调;

  7.按照要求,定期向指导部门提交报告和报表,并接受监督和检查;

  8.定期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监事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管理和运转情况。

  第九条 监事会职责

  1.监督理事会执行互助协会章程和规章制度情况;

  2.监督借款发放和回收过程;

  3.监督公示的程序和内容;

  4.接受互助协会社员投诉,与理事会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5.向指导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农牧民微贷款业务运行管理



  第十条 互助金是指本村村民加入互助协会需缴纳的定额资金。村民缴纳互助金必须以人民币出资,不得以实物或其它方式缴纳。村民缴纳互助金数额相同,每户200元。

  第十一条 组建互助小组。互助协会会员按自愿由5–7名成员组成互助小组,并签订互助联保协议(见附件表2),互助小组成员借款人数不超过小组成员的2/3。

  第十二条 小组成员权利义务

1.参加互助小组活动,交流信息,传递技术;

2.为小组其它成员借款提供担保;

3.本小组成员不能按期偿还借款及占用费时,其他成员代为偿还;

4.小组成员退组自愿。退组前需还清所有借款,且同组其它成员没有逾期借款,方可退出。

  第十三条 小组解散

1.小组成员还清所有借款后,可自愿解散;

2.小组成员少于3人时,小组成员还清借款后,小组连带责任解除,小组解散。

第十四条 借款用途

1.互助协会的借款原则上用于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项目,并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2.对改变用途、转借他人、偿还其他欠款的借款,互助协会有权根据规定,收回借款,并收取占用费。

  第十五条 “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的借款为小额贷款。单笔借款额原则上控制在1000元(含)以上、5000元(含)以下,对讲信用、还贷及时、产业发展效益好的贫困户可适当提高放贷额度。

  第十六条 “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管理运行中收取适当资金占用费,供正常管理运行开支,占用费最高不得超过贷款额的3%。占用费与开行无关,开行借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

  第十七条 “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借款期限,初期操作不超过12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养殖业)。可一次性还款或分期还款。借款户只有按期归还本金和占用费后,才能再次安排借款计划。

  第十八条 发放贷款对象为贫困户

  第十九条 借款程序

  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会员和妇女会员发放借款。

  1.借款人向理事会提出申请。采用小组联保的,借款申请需经小组成员签字同意;

  2.理事会审查,批准或否决借款申请;

  3.理事会与借款人签定借款相关合同或协议;

  4.借款手续办理完后,实行乡审、县批、盟备案(花名册),然后由盟扶贫办、城投公司联合报自治区开行审批。

  5.结算代理银行收到由兴安盟城市发展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盟扶贫办会签的资金支付审批表(包括最终审批确定的用款人及贷款金额明细)后,按明细要求将资金支付给借款户;

  6.理事会公告借款情况。

  第二十条 还款程序

  1.借款本金和占用费按章程的规定偿还。借款户到理事会还款时,会计须开具收据,出纳和还款人签字;

  2.对不能偿还的借款,启动联保程序,小组成员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在借款未还清前,小组成员不得借款;

  3.每月公告还款情况。

  第二十一条 合理安排“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嘎查村启动资金,由旗县级财政按贷款总额度的3%列支,主要用于印制宣传单、各项表格、票据及培训等前期办公经费。

  第二十二条 互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要求办理,坚持节约原则,实行法定代表人(理事长)一支笔审批制度。不能动用本金列支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只能从收取的占用费中列支。

  第二十三条 退出互助协会的程序

  1.向理事会提出退出互助协会的申请;

  2.理事长审核批准退出申请;

  3.财务人员支付退出成员缴纳的互助金;

  4.要求退出互助协会的,必须在加入一年后才能申请退出;

  5.要求退会的会员应提前2个月向互助组织理事长提出,经批准后办理退会手续,终止会员资格。



第四章 财务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农牧民微贷款业务资金管理

  拨付条件。在满足下列条件后,可以拨付“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资金;

  互助协会已成立,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正规金融机构开设专用帐户。

  第二十五条 财务管理人员及职责分工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理事长全面负责财务管理,下设会计、出纳;

  2.会计主要负责互助组织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按有关法规和制度要求,及时进行帐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及报表说明;负责个人借款台帐的建立和登记工作;负责财务真实性的审查与复核。本金和占用费的计算与收回;负责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接受财务审计与监督,及时向理事会或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反馈财务活动和核算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负责具体办理与城投公司、结算代理行结算业务。出纳主要负责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的记帐工作;做到手续齐备、日清月结、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负责借款的催收,严禁公款私用。

  3.财务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确因工作需要变动的,必须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要有相关负责人在场监交,并由移交人,接收和监交人签字。

  第二十六条 印章与印鉴的管理

  互助协会需要使用的印章主要包括:互助组织行政公章、财务专用章、财务预留银行的个人印鉴等;各种专用印章应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负责”的办法。行政专用公章由理事长保管,财务专用章、印鉴章由会计保管。

  第二十七条 帐户管理

归还“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实行专户管理,不得存入以个人名义开户的银行帐户。

  第二十八条 现金管理

  1.提取现金须经理事长同意并签字;

  2.每次回收的现金,应在当天或次日存入专用帐户;

  3.提存现金须由出纳和至少一名理事会其它成员一起完成;

  4.库存现金不超过500元。

  第二十九条 银行存款管理

  互助协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加强银行帐户的管理,按有关规定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严禁签发空头支票。理事会和监事会应当定期检查银行帐户的使用情况,核对银行对帐单。

  第三十条 风险管理控制

  1.小额、短期、分期还款;

  2.对不能按时还款的借款人及联保小组其他成员停止发放借款;

  3.提高逾期借款占用费率;

  4.互助小组同时使用借款的成员不能超过2/3;

  5.优先向妇女社员发放借款;

  6.保留法律起诉的权利。

  第三十一条 互助协会退出机制

  1.违反第一章规定的原则;

  2.没有按章程的规定管理和使用“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资金;

  3.“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资金不良借款率超过15%以上(不良借款指逾期30天和30天以上的借款);

  4.违反了贫困优先的规定。



  第五章微贷款业务组织管理

  

  第三十二条 扶贫办、金融办、财政部门及乡(镇、苏木)“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领导小组要按照《细则》的规定,开展行业指导服务,并负责组织开展互助协会管理人员和社员的培训,协助制定“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村实施方案、章程、资金管理细则,各项规章制度和跟踪服务计划,努力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负责对“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运行的检查和监测工作,受理投诉,开展调查,配合审计部门对“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审计,负责实施互助组织的退出事宜。

  第三十三条 “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涉及微贷款业务上报下发等有关事宜,商领导小组办公室后,再做办理。

  第三十四条 “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监督管理,实行指导部门季报制,每季度月初5日前将上季度“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运行情况,同时以电子版报表形式逐级上报扶贫办。

  第三十五条 盟扶贫办、金融办、城投公司等有关部门对理事会提交贷款人花名册,若发现问题,具有一票否决权。

  第三十六条 原始资料要完整保存,理事会、乡镇苏木、旗县扶贫办要建档备查。

  第三十七条 互助组织违反监事规定的,指导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擅自变更法定变更事项等行为的,应责令其整改;对互助组织管理人员的违法乱纪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贷款的收回及损失责任

  贷款的发放和回收的责任主体是理事会,一旦贷款发生沉淀,要实行逐级追究责任,即盟行署追究旗县市政府责任,沉淀贷款由旗县政府代偿,旗县政府追究乡镇政府责任,沉淀贷款由乡镇政府代偿,乡镇政府追究理事会责任,理事会追究互助成员责任,沉淀贷款由互助组其他成员代偿。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范围。全盟各乡(镇、苏木)有开展“扶贫支点工程”––农牧民微贷款业务村均应参照细则管理。

  第四十条 本实施细则由盟扶贫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